为伊憔悴911
#上 聊热点#皖南三市区划合并可行性研究报告(民意调查)
(黄山市、池州市、宣城市行政区划优化方案)
2025年9月25日
一、合并背景与必要性
1. 财政压力倒逼改革
当前三市普遍存在财政收支失衡问题:
土地出让金锐减(2022年全国同比降23.2%)导致地方核心财源萎缩;
人口基数薄弱(如池州常住人口132万、黄山市140万),公共服务支出刚性增长,叠加财政供养人员比例超标(部分县区编外人员达编制数20%),加剧“人浮于事”现象。
2. 规模经济效应缺失
经济体量断层:2023年三市GDP总和不足全省10%,部分县GDP低于北方经济强镇;
重复建设问题:分散治理下同质化文旅投资(如皖南山水景区)、低效基建(“面子工程”占比超15%)导致资源错配。
3. 区域协同发展需求
当前“小散弱”格局阻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、新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落地。
二、合并方案设计
(一)核心原则
地理文化协同:以山脉水系为天然分界,保留文化单元完整性(如徽州文化圈);
经济要素互补:强化产业链纵向整合(如黄山旅游+宣城制造)、降低行政壁垒。
(二)具体合并路径
1. 池州市拆分合并
江北片区(青阳、东至县) 安庆市
依据:长江航运纽带+石油化工产业链延伸;
江南片区(石台县、贵池区) 黄山市
依据:九华山-黄山旅游廊道整合,打造世界级景区集群。
2. 宣城市拆分合并
西部县域(泾县、旌德、绩溪) 黄山市
依据:徽文化核心区(徽墨、宣纸非遗联动);
东部县域(宣州、郎溪、广德) 芜湖市
依据:G60科创走廊产业承接区,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。
三、预期效益与风险评估
(一)核心收益
可从分属领域、优化指标、预估幅度、财政支出、行政机构数量/财政供养人员等方面缩减30%
从经济效率 看、招商统筹能力/跨区基建重复率,提升40%
而生态保护 方面,新安江流域协同治理成本可望降低25%
(二)风险管控
1. 短期阵痛
设立5年过渡期:保留被合并区县部分专项转移支付,避免公共服务断层;
编外人员分流:参考东北“清编”经验(5年缓退+转岗社区服务)。
2. 文化保护
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(涵盖合并后黄山全域),单列文化遗产维护预算。
四、实施建议
1. 立法保障
推动《皖南特别振兴条例》立法,明确合并后事权划分及生态补偿机制。
2. 试点先行
首阶段合并宣城绩溪县黄山市(2026年),评估后再推广。
3. 数字化治理
搭建“皖南云政务平台”,先行整合三市社保、税务系统,降低合并摩擦成本。
本方案通过地理经济双维度重组,可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困局,预计5年内降低财政赤字率3-5个百分点,建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改革试点范畴。
(特别说明:此调研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为国家、省级体改办、政研室、编制办等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。不妥之处敬请业务人士指教
)



